在线更新树莓派到bullseye后,出现了IP地址问题。现象是,原本设定的静态IP 66在更新重启后增加了112这个地址,并且这个地址被认定是默认首选IP。在dhcpcd.conf配置文件里并没有改变任何设置。这个112地址如何出现的成了问题。

经过网上搜索,发现这个是由于bullseye的connman这个包造成的。参见网址:

https://raspberrypi.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33318/how-to-disable-the-dynamic-ip-address-after-assigning-a-static-ip-in-bullseye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删除这个软件包 :sudo apt purge connman

但是这样会导致立刻失去网络链接,需要本地登陆树莓派,并连接显示器和键盘才可以操作。

另一个办法是手工修改connman的配置文件。

进入文件夹:/var/lib/connman,在该目录下有一批网络配置的文件夹,进入和网卡mac地址对应的文件夹。

如何确定网卡mac地址:

命令:ifconfig

eth0: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0.66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0.255

        inet6 fe80::dea6:32ff:fe49:8c26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ether dc:a6:32:49:8c:26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50984  bytes 47229891 (45.0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87090  bytes 103594923 (98.7 M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黑体字处为mac地址。

进入目录: ethernet_dca632498c26_cable

编辑setting 文件如下:

[ethernet_dca632498c26_cable]

Name=Wired

AutoConnect=true

IPv4.method=manual

IPv6.method=off

IPv6.privacy=disabled

IPv4.netmask_prefixlen=24

IPv4.local_address=192.168.0.66

IPv4.gateway=192.168.0.1

Proxy.Method=direct

Nameservers=192.168.0.1;

IPv4.DHCP.LastAddress=192.168.0.112

Modified=2022-12-23T11:29:39.205760Z

存盘退出,重启即可。

重启后,可以看到IP地址正常,没有112这个地址了。

这时,可以安全删除connman包,不会导致连接丢失了。同时,也可以删除/var/lib/connman目录下所有文件。

不光有感于最近的放开政策。

最近刚刚放开持续了三年的清零,网上就看到不少医疗挤兑什么的事。比如帝都排几个小时近一公里的队看发热门诊。不是说这些人都不需要去医院看病,但里面大多数人,感冒发烧,能排几个小时,不如在家吃点退烧药喝点水休息。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天朝人,特别是城市里的,有点小病不去趟医院觉得对不起自己。

另外说躺平,网上今年热词goblin mode。对新冠而言,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亲历亲为的实践过了,早期肯定伤亡严重,现在已经弱化成这样了,还有去不去上班,去不去上学的各种争论。过去三年天朝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玩意,清不了零,无论从病毒传染性和社会承受能力。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坦然面对就那么困难?

所谓珍惜生命,说得直接些,就是自己惜命。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别人的死活是不放在心上。

惜命,导致了整体上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社会风气绵羊化。作恶的人,更肆无忌惮。远了不说,就这三年,有多少以防疫为名做下的恶事和产生的悲剧。把时间轴再拉长些,又有多少。不想了,烦。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后来也佛系了。。。

https//i.ifeng.com/c/8JyVWA1fc1p

 

核心提要:

  1. 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后,公路桥北幅(东向西)两段预制桥面彻底垮塌,另有一段桥面因震动导致一端滑塌。但这种桥梁只要桥墩未受损,更换桥面并不难。综合来看,公路桥丧失了一半通行能力,剩下一半还能通行轻型车辆。而相邻的铁路桥被烈火烧了一段时间,虽然临时恢复了通车,但是钢梁强度已经在火灾中破坏,必须尽快更换。
  2. 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方面曾不止一次公开宣称要攻击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随后,俄罗斯方面为确保大桥安全也严阵以待。然而涉事卡车虽经过了简单的开箱检查,但是因为未知原因没有经过X光检查。爆炸还是发生了。
  3. 由于暂无目击者见证导弹袭击的痕迹,如果是导弹或飞机袭击,还有待更多证据。更有可能的两种情况:一是乌克兰特工筹集爆炸品(如大量硝酸铵化肥),诱骗卡车司机运输然后遥控起爆;二是俄罗斯人擅自欺瞒司机运输爆炸品,碰巧在桥上摩擦爆炸。经俄方调查,该卡车车主是俄边疆区的常住居民,长期跑运输。如果其配货信息正常来自俄罗斯货运交易所ATI网站,那么就很好查下去。真相,其实还要再等一等。
  4. 乌克兰官方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起火幸灾乐祸,但并没有直接声称对此负责。俄方目前也只是成立了事件调查委员会,并且加紧抢修和强化安保。虽然克里米亚大桥具备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如今俄罗斯已经控制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炸断大桥并不能孤立克里米亚,只是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断之后,令人瞩目的克里米亚大桥也被炸断了。而且更加轰轰烈烈,更加引人关注。

经过一天的新闻轰炸,克里米亚的刻赤海峡大桥想必都已经广泛了解,就不具体介绍了。直接切入对爆炸原因的分析。

爆炸与受损情况

据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初步调查,当地时间10月8日早上6点07分(中国时间11点07分),一辆来自俄罗斯本土塔曼半岛,自东向西前往克里米亚的卡车,在大桥上爆炸。

大爆炸炸塌了公路桥的两孔跨梁,而在南侧并行的铁路桥上,恰有一组混合货列停驶,等待着放行进入克里米亚。

爆炸波及引燃其中的7节燃料罐车起火,多节受损。

爆炸的位置位于大桥的西段部分,也就是靠近克里米亚刻赤一端、与海峡中部图兹拉岛的连接段。

具体的爆炸点是在离开图兹拉岛大约800米,刚刚爬上航道桥引桥的位置。

从最新的卫星照片可以确认,两幅四车道的公路桥北幅(东向西)两段预制桥面彻底垮塌。

而之前相距两段的一段桥面,也因为震动而一端滑塌 。公路桥南幅(西向东)的预制桥面没有垮塌。

监控视频显示,一辆厢式卡车在刚刚驶到爆炸点时,发生大爆炸。因此目前都把直接的罪魁祸首指向了这部大卡车

从爆炸后果看,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有点类似于2013年连霍高速三门峡义昌大桥的炸药卡车重大爆炸事故。

爆炸原因是陕西蒲城宏盛花炮公司雇用没有危爆品运输资质的石家庄个体挂靠6吨普通货车,往河北献县运送超标准生产的违法烟花爆竹“土地雷”(单发装药量118克)和“开天雷”(单发装药量48克)。

货物总重量约12365公斤,超载6440公斤,高氯酸盐类和硝酸盐类、铝粉类火药装药量共计约1085公斤。

▎ 事后调查复原的爆炸点位置

2013年2月1日8时57分,行驶到连霍高速三门峡渑池县洪阳镇的义昌村高架桥上时,遇到大雾堵车,车主石某紧急刹车,导致车厢内炸药摩擦、撞击引发爆炸。

大桥南幅(西向东)40米T梁部分被炸碎(东西长9.4米、南北宽6.8米),剩余部分随之坠落;两孔梁下的一排桥墩高立柱因冲击坍倒,上架两孔其他T梁随后整体坠落,共计80米。

桥上堵车等待的多辆货车(包括一辆小汽车运输车)坠落到30米高的桥下,爆炸和坠落造成13人死亡,9人受伤(1人在80天后因肺部感染死亡)。

距离现场800米处村民房屋有裂缝,距离现场2.5公里处部分住宅窗户玻璃碎裂,现场周边5公里左右范围内能感觉到冲击波作用。

这座大桥2001年修建,结构属于简支梁而非连续梁。高速路桥简支梁占90%以上,除非特殊的大跨径才会做施工复杂的连续梁

简支梁虽然批量预制生产,易搭建成本低,但是抗拉性不足,安全储备低,上部结构震动有可能把另一段高架梁也震倒。

跨海大桥工程量巨大。因此一般段都尽可能地选择施工工艺简单,而且模块化预制施工的简支梁。

从资料照片可知,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采用的是自重轻的工字钢梁加钢桥面板一体结构,设计上很省料,没有底板。铁路桥资料显示也是钢制T梁,一路简支架过去,单跨间距达65米。

因此,克里米亚大桥才创造了公路桥施工2年、铁路桥施工3年半的“俄罗斯速度”,堪称奇迹。

因为整体刚度不足,除了直接被炸的一孔(2)炸塌、相邻的一孔(1)被牵连滑倒之外,隔位的一孔(4)也被震落海中

(当然,平均深度只有8米的4万平方公里亚速海其实不是海,是湖,是顿河扩大的河口,刻赤海峡才算是顿河的入海口)

通过监控视频可以发现,爆炸发生时,一辆小汽车正在并行准备超越这辆卡车。根据初步调查,事故造成3人死亡。

目前,一男一女两位不幸遇难者的遗体已经从水中捞出,应该就是这辆小汽车上的乘客,他们的具体身份正在确定。

至于边上的平行铁路桥除检修人员通道局部垮塌外,表面结构没有大的损坏。但是被高温烧了一段时间,钢结构强度已经失效。

需要在短期内尽速更换,否则会酝酿更大的事故。

如果是纯钢梁,应该已经烧垮了,是外边有混凝土护身才顶住的,最终还是需要更换,否则无法通过完全重载的货运列车。

乌克兰的威胁与俄罗斯的防御

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方面曾不止一次地发誓要攻击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

最早在2022年4月21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奥列克西·丹尼洛夫就在采访中说,如果乌军能够得到适合用来打击克里米亚大桥的武器,那么“它会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乌克兰前副总参谋长伊戈尔·罗曼年科则说,乌克兰可能无法摧毁整座桥,但理论上有可能在俄军部队过桥的适当时刻进行打击。

就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举行的前一天,即5月8日,乌克兰内务部长顾问维克多·安德鲁索夫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克里米亚大桥肯定会被摧毁,唯一的问题是这将在何时发生。”

5月4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域名为crimean bridge down(克里米亚大桥倒塌)的网站,在大桥背景上放置了一个醒目的红色倒计时,时间终点指向5月9日。

当然,我们最后都知道,5月9日当天大桥安然无恙,一切不过是乌克兰人的虚张声势而已。不过,那个网站后来并没有消失,只是红色的倒计时换成了正常显示的绿色计时器。

网站上的文字也修改为:“我们不是纳粹,不是杀人犯,不是抢劫犯。我们是乌克兰人,而克里米亚是我们的家,它是乌克兰的。

我们已经拥有打击距离数百千米的现代武器,但我们不希望出现毫无意义的死亡、流血和破坏。

我们很快就会拿回被敌人夺走的一切。克里米亚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度假胜地。很快就会来了!时间已经不多了!一切都属于乌克兰!”

▎ 桥面滑落露出梁下的支承点

6月16日,乌克兰南部战区指挥官德米特里·马尔琴科少将接受采访时表示,乌军计划摧毁欧洲最长桥梁克里米亚大桥,称该大桥为乌军的“头号目标”。

与此同时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表示已经得到了关于克里米亚大桥的详细技术文件。

并在网上发布了这份242页的《通过刻赤海峡的运输通道建设工作文件》的俄文文档。这份文件包含了关于克里米亚大桥在地形、路面、桥墩、防凌结构、出入口等桥梁综合体所有基础设施方面的详细信息。

随后,俄罗斯方面也严阵以待,确保大桥的安全。观察卫星照片可以发现,克里米亚大桥附近出现了数艘驳船。

这些驳船上安装了雷达反射器,可以制造出比大桥更强的雷达信号,如果来袭导弹采用雷达末制导,那么角反射器可以有效地诱骗导弹。

2018年和2022年5月8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针对传言两次发表文章《如何保护克里米亚大桥》中指出,这座连接半岛的战略设施在陆地、水上、水下、空中和太空中都受到保护。

文章写道,乌克兰和西方都声称要摧毁克里米亚大桥,甚至已经提出了各种破坏的选择:用飞机进行轰炸,将一辆装有炸药的卡车送到桥上,让潜水员将炸药安置在桥墩上,甚至乌克兰武装部队出动一个师攻击大桥。

这一切看似疯狂的胡说八道,但从邻居的偏执来看,任何挑衅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是俄罗斯有20种不同的保护模式覆盖它。

当大桥还在绘图板上时,它就被赋予了战略地位。连接克里米亚和俄罗斯大陆的19公里桥梁,得到犹如核电站级别的最高程度保护。

总部下属的几个特种部队将负责桥梁的保护。这是一个独立的安全系统,宛如一个千层蛋糕,上到太空,下到海底。

除了战斗机、舰艇和各种导弹,还包括太空中的卫星、大型战略预警雷达和海豚部队。大桥得到2个S-400远程防空导弹团直接保护,道尔防空系统和S1铠甲弹炮合一系统近域守卫。

黑海舰队负责海域防护,联邦安全局落实周边防护,作战蛙人和特种海豚24小时严密守护。大桥有特殊安全屏障及120台全天候摄像机实时监控加演习。

但是,克里米亚大桥还是被炸了。谁能想到可能就是一辆卡车……

谁炸的?怎么炸的?

其实,想进入克里米亚大桥搞破坏也不是那么容易。按规定,进入刻赤大桥的所有车辆,都要经过俄罗斯联邦交通部安全部门的严格安检

所有上桥的卡车都必须经过一套名为ST-6035的X光全车检查系统,专门检查汽车是否有爆炸物。

俄罗斯人上传的监控显示,这辆六轴厢式卡车经历了简单的开箱检查,没有发现什么不妥。据检查卡车的人称,卡车司机很平静,出示了所有文件,没有引起怀疑。

车厢内满载有固定在叉车托盘上的货物,但是车没有经过X光检查(原因未知,这是关键问题之一)。

截至8日下午(中国时间晚上)的消息,俄罗斯调查机关已经确定爆炸事故中的大货车司机及车主身份。

遇难司机是52岁的阿塞拜疆人马希尔·尤苏博夫(Mahir Yusubov),注册车主是他的侄子萨米尔·尤苏博夫(Samir Yusubov)。

他们都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通称库班地区)的常住居民,长期从事货物运输 。目前俄调查机关正对他们的居住地、货车的行进路线以及证件等进行调查。

萨米尔·尤苏博夫(Samir Yusubov)应该是人在阿塞拜疆,他吓得赶紧在当天下午在网络上发布了视频,表示他们与爆炸无关。

这个年轻人承认这辆卡车是在他名下,但事实上,车还是他叔叔马希尔的。一年前马希尔把注册人信息改成了他侄子,但继续用这部卡车跑运输。

“他一生都在跑货”。作为俄罗斯司机,他的配货都来自俄罗斯的货运交易所ATI网站,该网站专门在俄罗斯各地提供物流信息,撮合货主和车主。

▎ 俄罗斯的货运交易所ATI网站,已经中文翻译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至少有如下可能

1、乌克兰特工,在库班地区筹集了爆炸品(比如说,200千克硝酸铵化肥)。以其他百货的名义包装好,交给马希尔·尤苏博夫,让他运到克里米亚。

而乌克兰特工驾驶另一辆小汽车跟随在卡车后,在卡车行驶到预定位置时按下了遥控起爆器,200千克硝酸铵化肥被遥控引爆。

那么,必须对这起袭击的策划者表示谴责。

2、是其他俄罗斯人擅自欺瞒司机运输爆炸品,结果恰巧在克里米亚大桥上摩擦爆炸。这种可能性较小一些。

无论哪一种,52岁的司机马希尔大叔都是不知情的受害者。

如果按理说配货信息正常应该来自ATI网站,那么就很好查下去

不过,目前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仔细查看了来自铁路桥的另一段监控视频认为,就在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前的一瞬间,一艘物体出现在一个桥孔下。

有人怀疑爆炸是发生在桥面下方,可能来自一艘无人自爆船,携带了更多炸药。是桥下的船炸的,而不是桥上的车炸的。

9月21日,俄罗斯曾在克里米亚海岸上发现了乌克兰的无人船。

从图片看,这个船装有许多传感器,当时军事分析家分析,可能是进行探路,勘察水道的工作。

但是,如果爆炸发生在桥面以下,很难同时解释冲天的巨大火光、以及引燃了高架铁路桥上的油罐车;但是桥面并没有大面积粉碎,被炸上天

还有,靠铁路桥一侧的公路桥南幅没有受损。所以,爆炸还是很可能与那部大卡车有关。

至于导弹袭击,乌克兰的“雷霆-2”导弹应该能打到这个位置,但是没有那么高的制导精度。而且导弹袭击会有很大的噪音,而这些尚没有被目击者见证。

即使是飞机投弹,精确制导炸弹、导弹落地前也会有声响 。无人机的小炸弹威力也远远不够,所以不太像是导弹或飞机袭击的结果,这种可能还有待更多证据

后果与救援

关于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真正原因,其实还要再等一等。但乌克兰方面回应很快。刚炸完,乌克兰空军、海军、国防部、邮政局就排队发帖。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就此发推文称:“克里米亚大桥只是一个开始。所有不合法的都必须被摧毁,所有被盗走的必须归还给乌克兰,所有来自俄罗斯的占领将被全部驱除。”

乌克兰国防部官方账号也在社交网络发文:“莫斯科号巡洋舰和克里米亚刻赤大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两个臭名昭著的象征——已经沉没。俄罗斯佬,下一步是什么?”

乌克兰海军则发帖称“俄罗斯的防空部队睡着了吗”,连邮政局也宣布将发行断桥系列邮票,纪念“克里米亚权力象征的被炸”。其他乌克兰官员转发炸桥讥讽俄罗斯的帖子就更多了。

早上桥被炸,中午邮票出版式,下午喷绘板就能打卡留念了,不少人认为,这就代表这是乌克兰方面承认对克里米亚大桥的恐怖袭击负责。

但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并没有立即指控乌克兰发动了袭击,克里姆林宫只是成立了一个事件调查委员会要查明调查事件的原因

乌克兰官方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起火幸灾乐祸,但并没有直接声称对此负责 。这起事件究竟是乌克兰策划的袭击,还是俄罗斯自己人欺瞒导致的安全事故,还不好说。

截至东亚时间8日周六深夜(当地时间晚上),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有效信息和分析就是这样。

至于有人认为,炸断克里米亚大桥,将使俄罗斯通过该桥向克里米亚和赫尔松州的物资输送彻底瘫痪,这也是夸大之语。

现在俄罗斯已经控制了乌克兰南部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特别是攻占马里乌波尔后,从亚速海北侧,从俄罗斯、顿巴斯直到克里米亚的陆上通道已经打通

炸断大桥并不能孤立克里米亚,只是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从罗斯托夫出发到辛菲罗波尔和塞瓦斯托波尔,两条路径的长度也差不多。

至于俄罗斯方面对克里米亚的大桥的抢修,进展也很快。 因为这种桥梁,只要桥墩没有损伤,更换桥面并不难 。

拿义昌大桥为例,先是利用基本完好的北半幅维持7座以下小汽车双向通行,3月29日又利用提前建成的南侧义昌新桥(连霍高速四扩八)一起双向通行。

2013年4月16日,在爆炸两个半月后,被炸断的连霍高速义昌大桥旧桥南幅修复完工,恢复通行。4月29日,北半幅加固整修完毕,恢复正常通行。

来看克里米亚大桥,当天上午,俄罗斯副总理马拉特·库斯努林、交通部部长萨维利耶夫、紧急情况部部长库连科夫和国防部副部长蒂穆尔·伊万诺夫都乘坐图-154专机赶到了克里米亚大桥上。

 

公路桥方面,到8日下午4点,已经利用未损坏的南半幅开通了小汽车的单向通行

因为爆炸发生在北半幅(东向西),而两幅结构是分开的,所以南半幅(西向东)基本没有被影响。

而货车需要使用备用的刻赤渡口通过,从库班的卡夫卡兹港到克里米亚的克雷姆港。

综合来看,公路桥被废掉了一半的通行能力,剩下的一半还能通行轻型车辆

重型卡车和军事车辆暂时过不了,克里米亚半岛和塔曼半岛的通行需要启用一段时间的轮渡。

铁路桥方面,起火的油罐车被扑灭后,剩余部分被解编脱离,经过大半天抢修,第一列火车在当地时间晚上20点慢速通过大桥。

而从辛菲罗波尔和塞瓦斯托波尔开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两列夜行客运列车如期按时刻表发车,凌晨时分通过大桥。

铁路桥已经恢复了慢速通车,但也是只能走客列,走不了货列 。铁路桥虽然临时恢复了通车,但是钢梁强度已经在火灾中破坏,必须尽快更换。大桥航道桥上代表俄罗斯国旗的红白蓝灯正常亮起。

至于公路桥被炸塌的三孔桥面及板梁结构,俄罗斯预计修复费用折合约5000万元人民币,建筑商已经下单定制。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乌克兰很兴奋,俄舆论很愤怒。梅德韦杰夫以前就此放过狠话,如果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攻击,将面临“末日审判”。现在大家都在看“末日审判”是什么。

无论如何,事件的真实情况,更多的博弈结果要过几天才能看清楚。

就在刻赤海边拍摄克里米亚大桥遇袭的俄罗斯记者身边,与群情激愤的互联网不同,刻赤居民继续在野餐、跳舞,过周末。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为爆炸事件中死难的阿塞拜疆大车司机和俄罗斯平民夫妇默哀,希望天国不再有战争和仇恨。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4896157

1、威海小吃干炸小黄鱼

小黄鱼是威海的著名特产,干炸小黄鱼在威海市随处可见,将小黄鱼洗净,放入盐,味精,料酒,葱姜,花椒腌制两小时左右,放入干面粉盆中裹均备用。锅上注油烧到六七成热,逐个下入裹上面粉的小黄鱼炸至金黄色取出,当油温升至八成热再复炸一遍,使之焦脆即可。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2、威海小吃千层饼

千层饼,又叫“瓤子饼”,是山东一带的汉族名吃之一,历史上以鄣城村路边客栈制作的风味最美。这种饼外边用一层面皮包起来,而内有十数层,层层相分,烙熟后,外黄里暄,酥软油润,热食不腻,凉吃不散口,且味道香美。

 

3、威海小吃炸海蟹

炸海蟹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是威海当地特色热门菜系。红赤色,咸香辣,质嫩味鲜。将海蟹去掉脐和蟹盖,除去鳃后冲洗干净,顺剁成两块,放盆在加料酒,味精、盐、辣椒粉腌片刻。炒勺上火,注入花生油烧至8成热,将海蟹刀口断面处蘸淀粉后,入油中炸呈金黄色时捞起,两半蟹拼好码入盘中。

 

4、威海小吃清蒸加吉鱼

清蒸加吉鱼是山东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山东沿海盛产加吉鱼。原汁原味,鲜嫩爽口,久食不腻,常作高档筵席之大件菜。吃时外带姜末、醋碟用以蘸食,口味尤佳。

 

5、威海小吃清汤

威海清汤,又称鱼腐汤,制作方法是将牙片鱼肉剁成肉泥,加调味品制成小丸,清水煮熟放在备有香菜的碗内,再把已制好的清汤调好口味冲入碗中,白丸浮上。

 

6、威海小吃锅煽海蛎子

锅煽海蛎子是山东威海的汉族特色名肴之一,净海蛎子肉,将鸡蛋搅散加入毛姜水、盐调匀,用面粉把海蛎子肉裹匀后,再放入鸡蛋液中搅匀。

 

7、威海小吃媳妇饼

媳妇饼,文登名吃。主要原料:白面、鸡蛋、猪油、白糖,饼做得要厚,要香,要甜,吃了长劲。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带到婆家送给新郎的“体己干粮”,俗称“媳妇饼”。

 

8、威海小吃起糕(噎煞狗)

这是威海著名小吃。把薯面放于瓦盆中,细细洒水,反复搅拌,和匀后放入锅内大火蒸,切成方块吃。由于太好吃,吃得快,容易噎人,故又称“噎煞狗”,一般要配着稀饭食用。

威海这8道特色小吃,你有吃过几种呢?觉得哪道菜更适合你的味觉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李承鹏

这天深夜,潘小刚忽然在一个很小的群里告诉我,他润了,此时正在飞往枫叶国的航班上,独自带着12岁的女儿。他说此事已悄悄操作了一年多,谁也没通知、没透露,就是默默准备……直到飞机起飞离开祖国时,才跟大家做一场最后的告别。为此,他专门买了全程的WIFI。

​潘小刚是个沉默的中年人,一开口却如同惊雷。

​他说因为北京熔断了北美航班,只得带着女儿从上海出关。又因为疫情防控,小红帽早早下班,号称世界第一的虹桥车站没有直梯只有扶梯,开了下行没开上行,这天气温高达40度,当他分三次把六个大箱子两个大背包运到站外时,内裤都湿透了。幸运的是打到一辆黑车(只有黑车才能进站),对方要价350元,他二话不说掏出钱就从虹桥一路狂奔到浦东,就在机场椅子上熬了一宿,都没敢住酒店,因为上海不稳定,怕出什么意外,就出不去了。

​浦东机场到处是横七竖八从外地来沪等待出国的人,有睡椅子的,有直接打地铺的,乌泱泱跟难民一样……不知是天气太热还是空调不管用,人坐着都出一身汗,反倒厕所凉快,他每个小时都要去一趟。他和女儿整宿没睡,就是焦虑,熬到早晨才开始值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过海关时,被严肃地问出去干什么?他小心翼翼说出去陪女儿读书……然后箱子被翻个底儿掉,所有金属和书籍都要看……

​潘小刚说他是我十几年的读者了,看过我所有的书和文章。其实我对他没什么印象,他不太说话也不在群里争论,这些年群风风建建,好多人再也不见。他说从当年驻南大使馆被炸热血澎湃跑米帝大使馆门口扔鸡蛋,到现在义无反顾润掉,中间发生了太多、太多……我对这个素未谋面的读者忽然润了竟有一丝伤感,也许因为他说离别时,妻子在北京南站哭着向父女俩挥手告别,她得留下来处理房子和挣些留学费用,也许因为他50岁了还要带女儿去异国打拼,而他拿的只是旅游签,初步安顿下来打算学个证,从此在那里打工和生活了。

​明白了,他是想黑下去。

​就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理想之破灭。才知道他在北京有房有车有户口,每年可以出国旅游两次那种,毅然润掉,一定有充足理由……他说:“这是一个不断强化决心的过程,就是为了自由,这些年社会事件太多了,每一件都推动我出去,最后推动我的还是徐州铁链女,因为我也有女儿,有天我忽然发现,其实我女儿和铁链女,就差那当头一棒……”

​我俩聊了很多,似乎又没聊什么,跟这些年与润掉的朋友道别一样,都在水里,冷暖自知。慢慢地你就不觉得多疼,慢慢地末梢神经也麻木了,慢慢地心生老茧,你呆在水里一辈子都不会动,任由水温慢慢升高,最后你成为热水的一部分,泳姿自如……也可能,某一件事在某一秒忽然扎到你内心某个点,你砰地跳起来,就润了。

​匆忙祝福父女俩,因为有个旅行计划,我就去关注50年一遇的高温。窗外像被晒化了,有户人家屋顶太阳能板支架被烤软掉下来,树上知了热得拼命叫,有人在跑步,嘴里诅咒着什么……我担心,他会写检讨。
侯宝林、郭启儒有个相声《八大改行》,咸丰驾崩那会儿,为了避讳,卖胡萝卜的得用蓝布套着、西瓜的瓤得用白布盖着,酒糟鼻出门给娘抓药被官差一鞭子打了,“爷,您为啥打我?”“你特么先把这酒糟鼻给染蓝了才出门儿。”

​还是忍不住去想潘小刚,他是幸运的,至少女儿是求学去国外,而不是被计生委社会调剂卖到国外,房子没烂尾,攒的钱也没被社会调剂到吕奕的瑞士账户……对了,当储户们发现账户出了事故时,吕奕正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声情并茂“讲好中国故事”。这年头,你要是不给中国百姓制造点事故,都没资格去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其实不缺美好故事,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抚罢一曲破琴绝弦,是萧肃如松的嵇康竹林光膀子打铁以示“远迈不群”,是宋仁宗在御花园渴得发齁也不提醒侍从免得他们被责罚,再不济也是青帮大亨杜月笙一把火烧掉所有借条。虽说中华文明这条大河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审美金线毕竟还在。可不知何时,你要不够无耻,都讲不好中国故事,比如:为了凑齐社区接种名额,社区人员溜进私宅忽悠98岁精神病老人打疫苗,导致老人病危,还伪造签名说老人是自愿,然后叨盘老师们就向世界讲“我们的抗疫是最经济、效果最好”。
真无耻。

​早在1976年WG刚结束时,北岛就写了一首《回答》试图回答:“卑鄙是卑鄙者是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到了现在就是:核酸是居委会的通行证,疫苗是健康者的墓志铭。无耻成了支柱产业。一边核酸经济取得了伟大胜利,一边成千上万家小店难以为继,有个留言让人泪奔:我真的很爱我的店,可实在扛不动了,扛不动了,押金不要了,我得养老人、孩子……

​一个时代结束了,这将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你相信奋斗改变命运,在此之后你明白只有基因能改变命运。并非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是精子必须要游对地方。当初电视剧《奋斗》把80后激励得肾上腺噼啪爆表,现在他们发现,他们把房地产奋斗成中国支柱产业,把自己奋斗成了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奋斗》的编剧石康早去了美国。爱国主义金融导师翟山鹰断言美国五年内必垮掉后,也带着割来的几十亿润到美国,“他们那么傻,我不骗,下一拨人也会骗”,是个良心小偷,偷了你钱包但把身份证留下,让你能认清自己的身份。

​中国人毕生奋斗不外乎孩子、老人、存款、房子……孩子被社会调剂,老人被疫苗,存款爆雷,房子烂尾,想想哪一件真正属于你?思想也不属于你,你刚写了段情感小说的开头,“今上午我去接小丽……”就遭到远程删除。至此,人工智能超过人类已无悬念,愚蠢的人类均看不出这段哪儿犯忌,但AI技术就迅速捕获开头那俩字……科技人员已能用人工智能甄别党员忠诚度,也能用AI技术判断妓女,站街头超过一分钟或与异性交谈超五秒钟就是性交易。有个妈妈天天在街口接下班的儿子,这天儿子回家找不到她,才接到阿Sir电话,你妈在警局……

​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性服务,哪个工种都得接受老大哥全方位无死角把控。有个国税女公务员因卖淫被抓得到大家夸赞,现在人民群众已识趣地把官员的道德水准降得很低了,不贪千万都不能叫贪官,女公务员出卖自己身体那简直就是圣女。所以《菜根谭》说:老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翻译成大白话,女大学生出去坐台叫堕落,坐台小姐去读夜大那叫上进。其实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前些时候上海一家奶茶店女店主,因为疫情交不起房租,为挽救苦心经营多年濒临倒闭的奶茶店,在抖音开了尺度大点的直播,就被判了三年。

​其实我不是很介意穷,只是很介意如果不无耻就会变穷;我也不介意没有尊严,只是很介意只有无耻才获得尊严。

​当一个国家道德普遍沦丧,你会怀疑自己作为人的合理性。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就能明白中产阶级潘小刚为何润掉了。他1995年大学毕业后北漂,没钱没房,但相信奋斗能改变人生。他快乐而热血,申奥时还痛骂老外造谣北京污染。他唯一担心的是,没及时办理暂住证就会被抓去挖沙子。无数个996、007,他有房有车有户口实现了阶层提升。他觉得要回报社会,遇到不公得发声。有一天他发现北京确实污染严重,这并非反动势力造谣。有一天他带女儿去日本看樱花,那么美丽的樱花,女儿却说“我怕日本人冲过来拿刺刀把我们杀了”,他震惊女儿受了仇恨教育。有一天他发现品学兼优的女儿小升初时,无论从成绩排位和划片政策都铁定就读汇文中学竟被人顶替掉,女儿哭了整晚,只说了三个字“不公平”。有一天他为铁链女发声,微博就风号了……他忽然发现,虽然有房有车有户口了,但自己仍没办暂住证,随时会被抓去挖沙子。

​那一瞬间,就决定着他将站在浦东机场,经历漫长的排队,“登上飞机的一刹那,我的心情忽然平静了,就像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艰苦拿到胜利,却不需要欢呼雀跃,平静享受这一时刻就好了……”

​潘小刚落地后,补了一大觉,发来一段我文章里的话:我从未想过,在自己的祖国使用母语像是一场偷渡,每一次写作,都是在进行一场不可告人的走私。

​我祝他好运的时候,才发现我住的小渔村不远处,就是太平轮沉没的地方。那个漆黑夜晚,上千名流、中产阶级、屌丝坐船准备润到台湾,没有月光也没有船灯,巨大的撞击声中人们尖叫着、沉没着,连同生命和全部家当。他们在黑暗中驶向一个不知名的叫希望的地方,但是……你知道吗,他们坐上这条船,并不是想奔向一个光明的地方,只是想逃离心里的黯然迷茫。

​时隔多年,这片海平静得像从未发生过什么,正是禁渔期,有游船在水上快乐航行,甲板上的大妈们一如遍地所见那样舞动丝巾摆着造型,唱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大妈和潘小刚如此不同,她们有坚定信仰。

​只是上岸的时候,几个大妈健康码出了问题,与工作人员争吵起来,码头一度混乱。她们嚷着:大热天的,让我们等到什么时候啊。工作人员一声震天怒吼:不想违法犯罪的,都得等!

​码头上忽然安静下来,大妈们身形定格,变得没有言语,甚至没有表情,只听见海风呼呼刮过,红红绿绿的丝巾在风中沉默飘曳。

​这几乎就是这个时代的图腾: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什么,又不知最后等来的将是什么,每个人都知道事情将有一个结果,却不知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出结果。人们能做的只能是等,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结果。

​两年多了,从原地静止等到全域静默管理,从居家观察等到集中硬隔离,从气泡式管理、切块化管理、轮动式管理等到错峰下田、波谷上班、宿舍制动,从黄码、灰码、红码、八百米时空伴随等到电子磁条、电子手环以及过期不核酸被拘留,终于等到外资撤离、摩擦性失业、小店关闭。你仰面朝天、一声长叹,你两眼无光,情绪敏感、行为焦虑,然后上海就传出排查疑似精神病患者,“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过分话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症状将作为精神病排查线索。

​夜深人静,你我对着镜子里焦虑的自己,人人都是精神病。

​前两天我旅行到武汉,一个叫布鲁斯.万的哥们儿来接站。1米92的大个头,声音洪亮得像嗓子里安了个扩音器,他是个热烈的人,也是个话痨,每一秒钟都试图跟我说话,每一秒都在用话头填补交谈的空白。我注意到,这特征相当符合上海的排查线索。有一次我抓住0.1秒空档打断他,问:你有安全感吗?

​他的声音忽然低矮下来,低矮到尘埃,他说:就是没安全感,一切都没安全感……说完,这个话痨就沉默了,很久。

​才知道,82年的他大学毕业后先去杭州打工,又去珠海创业,输得毛都不剩,回到武汉。2019年屌丝的他借钱开了一家柴火鸡餐馆,三个月后,疫情来了……就关门了。他忘掉欠下的那串数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下楼抢菜,回家怕传染老婆,每回都站门外用酒精把衣服鞋底手机喷好几分钟,那样子活像从地狱回来。他穷得酒精不舍得多用,被喷坏的手机让他心疼好久,现在欠一屁股债,住在城中村,到处推销一种半成品肉丸,每月挣四千多。老婆在家备孕,没收入。

​他说其实都不敢要孩子,有时候就想,不如去死。
他说等还完债就润了,哪怕去国外开卡车、刷盘子,重要是自由。而我没告诉他,有钱才能润,没钱只有死撑,撑着撑着就被生活打磨圆润,没勇气发声,你没法润,只能润物细无声。

​在《通往奴役之路》里,哈耶克说,历史就是统治者制造通货膨胀的过程。哪怕一米九二的大长腿也跑不过通胀,因为发令枪在人家手里,随时可以抢跑。哈耶克又说,如果你知道人们如何对抗通胀时的生活,就该夸他们多么足智多谋。哈老师还是小白了,如果他足够了解特色,这句话会改成:如果你知道公务员如何对抗通胀时的生活,就该夸他们多么的足智多谋。

​最近成都发生了疫情,一份流调充满新意,没有人物只有门牌号,可是网友发现每个门牌号后面隐藏着一家体制内单位。它表明,公务员们在上班时间,足迹惬意地遍布太古里,莱茵春天茶楼,IFS、陶德砂锅、春熙路健身房、爱玛仕店、香奈尔远洋店,还有一些酒店,估计是去开……不对,是去开会了。

​总在单位上班多费电哪,利用上班时间去爱玛仕、香奈尔可以拉动GDP,去茶楼、健身房、陶德砂呐、足浴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帮人民对抗通胀,公务员们,您辛苦了。老板,再加个钟。

​而另一份姚寨沟流调显示:患者的轨迹——去汽车东站买馒头,去盘旋路劳务市场,去东站买馒头,去劳务市场,去买馒头,去劳务市场……穷人真是过得毫无新意。

​苍天已死,红日当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启。不要恶意对比公务员和农民工的轨迹,你看,今年公务员将补录5182人,其中5000名是税务员,散人惊叹:那是5000把闪闪发光的镰刀啊。就此,红墙之内,大富大贵,红墙以外,无论中产阶级还是屌丝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连矿老板过去总想自家孩子进三星、进外企、进世界五百强,现在觉得这太特么LOW了,娃啊,你好容易拿了核物理硕士,咋也得进个街道办吧,实在不行当个城管,不被欺负,还稳定……恍惚回到四十年前,那时,看得见的手辗压看不见的手,那时傻子瓜子创始人觉得推车卖瓜子像做贼,那时柳传志骑个破自行车,觉得自己地位比马路丫子还低。四十年打拼让国民受益“看不见的手”,而柳传志这一支好容易传到柳青,前两天滴滴被罚八十多亿,举国大快人心。资本家多坏啊,让我们去考公务员吧,让我们一起去看流星雨。

​四十年后,看得见的手回来了,或从未退场。柳传志该记得,他在正和岛训诫各位:不要谈政治,要在商言商。信佛的他更该记得,佛在那烂陀寺说: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因,你的每一次事故都是果。

​每个人都焦虑,但人类的焦虑并不相通。马云在西班牙豪华游艇上焦虑什么时候重建帝国,你在摩拜单车上焦虑如何在拼夕夕抢到优惠券;每个人都觉着自己正在掉下去,掉下去,但没谁帮忙拽住你,因为他也在不断掉下去。你当初对仗义执言的人多冷漠,现在你掉下去时就有多落寞。也是因果。

​我不知道你懂不懂我的意思,大幕拉开了,你没机会卷土重来,你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每天辛勤工作、每天做文案,付诸行动、交易,再喜悦地把每一份劳动成果存在银行,牛逼哄哄地说你有一个梦。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慷慨激昂:我有一个梦,现在是去银行兑现它的时候了!他是没到过咱们这儿,他敢牛逼哄哄跑银行兑现梦想,柜台就会冷冷告知:对不起,您的梦想自动跳转成理财产品,它爆雷了。他敢逼叨,一定会被白衬衣摁地下暴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

​别意淫鸡汤体的阶层突破了,打一开始这就不成立。最近大家爱聊马斯洛的人生的五层境界:生存(吃饭)、安全(工作保障和免于恐惧)、社交(情感)、尊重(权利)、自我实现(超越现实的审美)。说这符合着人类作为灵长类高级哺乳动物的升华轨迹。你们胡说什么呢,叫化子要什么红糖白糖,要啥自行车。商鞅早就定下祖制,他说:疲民、弱民、贫民、辱民、壹民……让他们吃上饭就够了,还不能管太饱。帝国子民完美的人生轨迹就该是馒头、劳务市场、馒头、劳务市场、馒头……

​常有人来问我该怎么办。我说,对不起,我也泡在水里换着泳姿呢。也许你真正要做的,是带着愧意,深觉自己对不起社会,更坚韧地参与到搬砖中去,如果受了伤害,也要学习这位工友:刚才在华山医院见到一个农民工,手指断了,可没有核酸码也没带身份证,医院不让进。他是别的医院转来的,那家不给做。现在他站在那儿,手里就握着掉下来的半截断指,沾满了泥,连血都没有。医生看惯了这种场面,麻木了,慢悠悠说在哪里做核酸,呼来唤去。整个过程感觉这个大叔特别能忍,还有一种愧疚感,觉得给大家添麻烦了。要不是问起来,人们都不知道他手里还握着一根已经蜡黄的断指。他就在那里默默排队,不敢发脾气,因为没做核酸,他生怕又被医院赶出来了……

​此处该上苦难即是美德、大爱无疆的音乐……说起音乐,前两天看了个视频,画面响着凤凰传奇,一群大妈在街边跳着广场舞,那么祥和、从容、显示生活的美好,镜头摇过去,对面竟有个男人因为生活不如意要跳楼,正从阳台往下挪。可十几米外的大妈们不为所动,正眼都不瞅一下那跳楼的男人,继续祥和、从容、美好的舞蹈。总之,非常电影感,楼上和楼下,毫无违和。
很具象征意义。

​所以面对生活,你要活出些禅意。要么你像推销半成品肉丸的布鲁斯那样,身负贫穷、怀揣热情,对着客户说:哥,我干了,您随意。

​要么像跑到彼岸读野鸡大学做足浴师的凤姐说:我已翻篇,你还在刻舟求剑,我润了,你随意。

​最新的全世界最想移民的国家排名出炉,中国飙升至第四名,澳洲才排第九名,我猜第一名肯定是朝鲜。
这篇文章写了很多成年人的命运,他们不重要,命数已定。我写他们只是为了反衬,带出湖边一件特别特别美好的事情:

今天,是潘小刚女儿的生日,满13岁整。潘小刚一大早就去超市取了预订的生日蛋糕,然后带着女儿一起去湖边散步,那里有很多小伙、姑娘在踢球,纯天然草坪,纯天然表情。异国土地上,潘小刚祝女儿生日快乐,女儿吹了蜡烛。他俩看着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的安大略湖,女儿忽然说:这是第一次没在妈妈身边过生日,但这里有自由的海鸥、松鼠、和善的当地人,我并不孤单,我喜欢这里没压力,虽然暂还没朋友,但相信不久就会在学校里得到很多很多好朋友。

​她这么说,潘小刚忽然感到,女儿瞬间长大了。

​父亲和女儿至今热爱着对岸的祖国,他俩把自由揣在心里,走到哪里,自己就是祖国。
李承鹏/文

封校68天,我拍下和室友逐渐发疯的日常

5月中旬开始,上海部分高校开始提前放暑假,经历了两三个月在校隔离的年轻人陆续返乡。

 

Po也是其中的一员。告别四菜一汤的盒饭,告别每周只能领一次的超市出入证,告别拥挤、狭小的寝室和澡堂,Po只想快点回到浙江老家,去田里,去乡间——取掉口罩,到处走走。

 

在激烈的火车票抢夺战之后,5月21日,他拉着行李,终于见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外世界。拥挤的虹桥站,到处都是返乡的大学生。

 

伴着匆忙的步伐,和随时高昂的喇叭声,这场长达68天的隔离之旅终于要短暂地画上句号。

 

68天,1632个小时,97920分钟,差不多占据了Po的整个大二上学期。他和四个室友,生活在不到20平米的寝室里,从黑夜到白天,从春天到初夏。电脑椅被磨损得掉了一个轮子,头发漫过眉毛、耳尖。

 

回望这些被关在楼里的日子,Po的照片记录下他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核酸途中,po拍下防盗网后的两个室友

 

一间屋子的生存密码

 

2020年,我从浙江来到上海念大学,可以说是与疫情相伴相生的一代大学生。

 

但在2022年3月之前,我的日常生活几乎保持着原有的秩序:上课,出门,去学校门口的coco和肯德基度过一些无聊时光。

 

尽管当时疫情反复,毒株从德尔塔进化到奥密克戎,我也从没想过自己会被困在校园里,甚至是被困在这个不到20平米的空间。

 

直到2022年3月14日那天,学校突然通知所有人未经批准不能出校。

 

一切都静止了。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和四个室友朝夕相处的日子。和许多中国大学生一样,我们所要面对的是:狭小的寝室,没有通热水的寝室,想要洗澡还得步行到寝室楼外的澡堂。

 

食堂拉起警戒线,禁止堂食

 

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五个人并没有感到恐慌,反而得到一种秩序被偶然打破的惊颤感,大概与中学遇到停电的心情相似——原本恐怖的早八,也变得让人接受,至少不需要拖着一具困倦的身体,在教学楼里徘徊。

 

但无论封校的到来有多么令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准确的尺度,那就是清明节。十几天后的假期,也许就是结束。如果说真有什么担心的,可能仅仅是一日三餐。

 

 

和封在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同,学校里的我们更像是生活在一个统一化的大本营。没有团购,没有抢菜,所以自然也没有五花八门的选择。

 

学校每天都用塑料盒分装好一日三餐,薄薄的的塑料盒,装着四个菜。假若是放在平日,我可能也舍不得点上这么多。如果做上一天的志愿者,还能在三餐免费的基础上,再得到额外的饭票。

 

菜品总是重复,我几乎能背下来:红烧鸭腿、糖醋排骨、西兰花炒蛋、手撕包菜,还有土豆丝,永远的土豆丝。我一直在期待山药炒木耳,但在封控时刻,这道菜变得遥不可及。

 

 

封校初期,我们还对食物有些创作的热情:搜罗出寝室里为数不多的零食,把饼干当作木鱼花洒在米饭上,像做实验一般,享受着特殊时期的特殊快乐。

 

但很快,我们就陷入了方便食品的宇宙里。日复一日的盒饭,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饥饿感,我们别无选择。

 

学校为每个寝室颁发了“出入证”,也就是说每六个人选出一个代表,一周内可以去一次“物产丰富”的超市采购,而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方便面。

 

进购的方便面垒成一座山

 

方便面是超市里最抢手的资源。

 

没有人再一盒一盒地挑选自己心仪的口味,每个人都盯准了装满12盒的大纸箱。仿佛谁得到它们,就能在这场生存游戏里走到最后。

 

随着封控升级,外面的世界渐渐走向静默,学校再次宣布封楼。如此确切的命令,让许多原本的期待落空了,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更加模糊的节点。

 

因为一个塑料袋,我们也能玩上一会儿

 

也许是因为等待没有限期,而所出其中的人必须得找到自己的生存模式,在二十平米的空间里,我们五个人都渐渐失去了对彼此生活的兴趣。

 

有时候我睡着的时候,室友才刚刚醒来。我醒来的时候,又看见他沉睡的样子。

 

 

室友A翻出了他尘封已久的相机,架上三脚架开始摆弄。他以为这能转移一些注意力,但想到无法吃到新鲜的汤面,一切被压抑的欲望都变得清晰。他试图在校园里的以物换物群里寻找面粉,而自己却没有能交换的东西。甘肃人的心愿就此搁置,只能在寝室暴躁地叫喊:“我想吃面!”

 

室友B的手机电池不幸鼓包,从前只是拿去维修店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如今显得格外棘手。想联系外界的时候就打开电脑,而更多的时间,他都只能与他的素描本、水彩颜料相伴,也许这也是一种联系外界的方式?

 

 

而我只能拍照,拍下20平方里的所有,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

 

一天大概拍200张,然后导进电脑,打开lightroom,进入我的调色时间。这一调,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这是一种类似禅修的体验,我不用去想太多,只是沉浸其中。

 

 

核酸与放风

 

68天里,唯一放风的机会是做核酸。

 

寝室每一层楼都有一位层长,负责在微信群里收集核酸信息,每逢2点或是6点,他就会在每层楼召集大家排队,这个场景大概和小学去做课间操类似,一样的等待,一样的躁动。

 

一开始聚集的时候,人群还是稀稀拉拉,如果有人忘记核酸,清点人数就会变得格外麻烦。不过,这种日复一日的管理模式很快把人打磨出来。

 

午睡醒来,起身排队,下楼捅一下喉咙,前后保持距离。身体比大脑更快适应了这样的程序。

 

做核酸的队伍,先从楼层开始聚集

核酸排队中

10人混检,我总期待轮到10人中的第一根

 

5月的上海缓步进入初夏,人们从长衣褪成短袖,带着口罩,竟觉得有些闷热。

 

排队间隙,总能遇上一些许久不见的同学,我看见他们的头发漫过耳朵,刘海像帘子一样快要遮住眼睛。这是未经修饰的标记,也是时间的刻度,距离封校,原来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排队的时候遇上同学,他们的头发快要遮住眼睛

核酸队伍里的皮卡丘

 

除去咽拭子,我们又开始做抗原测试。只不过,这次轮到我们自己捅自己了。

 

学校给寝室发了25份试剂。抗原检测试剂盒约两根手指长宽,就像一个U盘大小。

 

先把棉签放入鼻孔,慢慢推进1.5cm深左右,贴着鼻腔黏膜轻轻转动,再将它放进提取管中挤压、旋转,随后盖紧,往检测卡上滴上样本,等待结果。

 

这些操作,都是我们从学校发来的视频里学来的。

 

 

从寝室到核酸检测点的路上,我也会拍一些植物。

 

第一天拍过的植物,第二天、第三天还想按下快门,室友打趣说:查重率100%。

 

它们在许多水泥建筑、钢筋铁网的中央,若无其事地向上生长。有些花,直到快要落败时,我才发现它奄奄一息的样子,不过比起娇艳绽放的盛况,这样的美好像也能感染人的。

 

 

有一天,学校突然宣布要对寝室消杀。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又能出门了。

 

早上9点,我们的身体终于在这个时间段挪出了20平米的小空间。上海的天气很好,蓝天白云,我们依旧带上口罩。

 

“打牛牛吧。”

 

最后我输掉了35块钱,给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阳台上

 

封控的68天里,我最常呆的地方是寝室阳台,它连接了学校和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可以有限眺望的地方。

 

 

在封校之前,我们常常在这儿吊外卖上楼,只需向下轻轻抛一根绳子,就会吊起各式各样的“饕餮”。而如今,阳台变成一处呼吸的窗口,休憩的咖啡角,和无所事事的小花园。

 

阳台外有几颗随着春天生长的绿树,如遇上晴天,阳光会在下午到来,顺势把树影倒映在围栏上,我们就趁着这样的温度,垫着毯子午睡。

 

我也会坐在这儿念书,念一些我看不懂的文字,然后录下来,60分钟到100分钟不等。等到晚上再拿出来当作助眠。我把这个栏目叫做《催眠》。

 

 

2022年的春天,我是在这里触碰到的。

 

但更多的时候,眼前的景象无法满足我对春天的期待,我只能在这儿消遣,比如打开音响听播客,听音乐,一听就是一个下午。

 

我依然很向往出去野餐,外面的任何一块地方都可以,只要能坐下来吃东西,或者去动物园,给长颈鹿喂草。

 

我想看见阳台看不见的景象,尽管这个阳台已经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慰藉。

 

 

与我同样依赖阳台的,还有隔壁寝室的同学。每当我们在这儿放空时,他会探出半个身子,试图跟人类产生连接。

 

他的寝室只剩下他,其他五个都是本地人,也被困在某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无聊的时间太多了,听说他总是在寝室走来走去。

 

一位穿着防护服的中年妇女,提着大包小包路过我们的阳台

 

熟悉了学校的管理,偶尔望见阳台外的人,才意识到另一种生活也在发生。

 

我们所处的杨浦区,居住了非常多的老年人,如果是平日早晨,街道上一定会有许多大爷大妈,提着蔬菜水果路过,而如今这些景象一夜之间消失了。

 

街道上只剩下衣着黄色或蓝色的骑手,他们的后座挂满了比以往更多的货物,形色匆匆,一闪而过——这是阳台外难得的生气。

 

对面居民楼的后门架起了红蓝色的帐篷,薄薄的挡风面罩凹陷其中,好像风一吹就会散落。那是小区保安临时的“家”,伫立在一块指路牌下,守着铁门。

 

 

四月底的某天,上海狂风大作,倾盆而下的大雨把街道浇得湿漉漉的,铁门外的“家”也不堪重负,歪歪扭扭地倒在地上,钢架如同它的骨骼暴露在外。

 

我们在阳台上发呆,或是盯着一成不变的街道,期待有人路过。
我有时真想和他们每一个人打招呼。
“Hi!”就像这样,简单的,自然的,走在路上微笑然后示意。但现在我只能远远地望着,想象一种场景,然后在阳台上走来走去。

史无前例,横空出世:春耕证来了!传递了什么信号?

 

苍天大地,黄天厚土,农民种地,也要持证?

 

横空出世,史无前例:

“春耕证”来了!

 

数千年来,

农民“持证春耕”,

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镇党委试行春耕证

 

2月26日,邢台日报以《防疫不放松农时不耽误  农业生产春潮涌动》为题,刊发报道称: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

 

疫情要防,当地果农的利益也不能耽误。

 

葛仙庄镇党委、政府负责人通过走访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后,决定在山楂种植基地的13个村试行春耕证

 

这段话透露出一个信息:原来如此英明的决策,是镇党委、政府负责人拍脑袋拍出来的!

 

春耕证

 

每个村发20个春耕证,每天允许20名村民持春耕证在完成登记、测体温、消毒后,才可以在马屯山楂基地进行剪枝作业。

 

吴越说,马屯一带共发放春耕证”260个,既能严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又为果农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为官一任,造福乡里。报道高度评价了“春耕证”的巨大作用。

 

 

春耕证是什么鬼?

 

顾名思义,就是在疫情情期间,村民要持证种地。

 

看看“春耕证”的使用说明,方知此证“重要”而“稀有”:

 

1.耕地劳动必须携带备查;

2.签发人只限村支部书记一人;

3.返回村内时收回;

4.每天限量20张;

5.严禁到与本村耕地无关区域活动。

 

这一“史无前例”的创举,完全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据可查资料,清河县葛仙庄镇西高庄村有355户、1510名村民、2126亩耕地。如果,每天限量20张“春耕证”,平均100多亩土地上一个人在春耕,每天17户才能分到一个“春耕证”。也就是说,哪家要春耕,至少等待17天。

 

大家都知道,农时不等人,过时错一季;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然而,春和景明的今天,不持“春耕证”,农民只能望地兴叹。

 

 

为什么要发放春耕证呢?

 

美其名曰:为了防疫。

 

如此操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是说公共场所才容易聚集感染新冠病毒吗?难道100亩地站一个人也能传染?

 

疑惑归疑惑,现实归现实,防疫事大,必须持证。

 

没证,可能就属于“恶意种地”了!

 

“恶意种地”会有什么后果呢?

 

 

须配合身份证使用,缺一不可

 

春耕证上有“疫情防控期间“字样,可见它是一种防疫的临时措施。

 

不过,令人困惑的是,现在又不是过去的集体生产时代,田地包干到户都几十年了。一个农民在田野里劳作,难道会比排队做核酸检测更危险?

 

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一农民在田间地头,开着拖拉机要去农耕,被人拦下。

 

对方宣布他违反政策,要对其进行传唤。

 

难道这个一脸懵逼的农民,没有办下来“春耕证”吗?

 

 

视频后几千条评论,但是没有一个人帮“防疫人员”说话,几乎全部支持这位农民兄弟。

 

细看这款“春耕证”,使用说明写道:

 

此证须配合居民身份证共同使用,缺一不可,村民耕作时必须随时佩戴备查。

 

 

乡村作为一个熟人社会,每村仅剩不多几个年老的在家种地,庄亲庄邻谁不认识谁?

 

村民种地,有必要多此一举,必须携带身份证和春耕证吗?

 

这个镇党委、政府,为什么不要求各村,在田间地头安装安检机,让村民过安检种地?

 

使用说明中还写道,春耕证每日发放量不超过20张!

 

小小的“春耕证”竟然变成了“稀罕物”!

 

这就意味着,要想得到一张“春耕证”,第一必须听话,学会服从;第二,如果发证人有私欲,必须满足其要求。

 

如果非常不幸,某村民在某方面开罪了支书,他不给你发证,你就无法春耕,田地就只能撂荒了。

 

这“春耕证”怎么看,都成了村书记对农户“卡脖子”的工具。

 

 

私自农耕,锒铛入狱?

 

早几天,网传河北安国市一村民“疫情期间私自农耕锒铛入狱”。

 

4月7日,当地警方回应:

 

该村民因疫情期间私自出门喂他养的40头牛,违反紧急状态居家规定。当天,把该农民带回警局,只进行了批评教育,未政拘留,现已放他回家,并安排村委会帮其喂牛……

 

虚惊一场!

 

与上文联系起来,河北安国市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邢台市清河县葛仙庄镇西高庄村就好了,拿着村支书签发的“春耕证”,派出所就不会传唤他了。

 

农民很苦,农民很难。

 

 

去年6月,也是河北保定,一帮人吃饱了撑的,开始胡话连篇,说农民“用收割机割麦污染空气”。

 

于是乎,邢台市南和区闫里乡的小麦收割现场,出现了咄咄怪事:

 

一边是联合收割机割麦,一边是农民开拖拉机,拉着自制的喷淋设备,跟着收割机洒水,抑制扬起的秸秆粉尘。

 

不喷水可以吗?不可以!

 

手持镰刀割麦,烈日当空,麦芒如刺,那种苦和累不堪回首。

 

终于,收割机普及了,乡亲们也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脱了。但是,有人竟然认为“收割机割麦污染空气”!

 

根源只有一个:环保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如今,疫情是个“筐”:农民种个地,也要持证!

 

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根。

 

难道说,邢台市拍脑瓜制定这项政策的人,以及胆敢亲手签发“春耕证”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吗?

 

在此提醒某些官员:饿你们半个月,你就不会给农民伯伯们找茬了!

 

 

疫情让妖孽纷纷现形

 

最近 ,关于春耕的消息有很多。

 

比如,将鱼塘填平、果园推到变成耕地复耕;

 

比如《半月谈》发出号召,“让农业专业大学生就近就地支援春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疫情果然是一面照妖镜,令一众妖魔鬼怪纷纷现形。

 

有网友发文称:

 

疫情一来,小区保安或居委会大妈,将袖章一戴、防疫服一穿,立马神气活,开始享受权力的快感。

 

有网友写道:

 

前些天一个晚上,我去楼下排队做核酸,因队伍很长,抱怨了几句,站在旁边维持秩序的小保安上下打量了我一眼,从鼻子里哼出一句:你白天干吗去了?

 

接着,他对几个发出抱怨声的人吼道:排好队伍别乱动,否则会以妨碍防疫拘留!

 

活灵活现:拿着鸡毛当令箭。

 

与以上人员短暂的权力快感不同,炮制“春耕证”的人,给自己设了一道权力寻租的关卡。

 

有网友总结,不希望疫情结束的有几类人,比如核酸检测公司、疫苗生产厂家等。

 

这个名单,还应该把“春耕证”的发明者和签发者加上去。

 

小小一个“春耕证”,传递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

 

作为一个证件大国,人们早已熟悉并厌烦了各种各样的证。

 

对老百姓来说,每张证就是一道关卡,甚至一条绳索。

 

而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更是废除这证那证的过程。

 

一定要谨防某些证件,打着种种高大上的旗号,死灰复燃。

 

一定要谨防这证那证、这码那码,成为一条条绳索,将好不容易被解绑的生活,再度结结实实、令人窒息地捆绑起来。

 

ZZ

这是一场史诗级逼空大战。

一边是国际金融巨头,世界500强排名全球第14位,瑞士顶级资本大鳄嘉能可。另一边是中国镍金属巨头,世界500强排名全球第329名,控制着全球最大的金属镍矿产能。

两家都是世界500强,两家的实力都非常强。但无论是对金融规则的把控,还是在整体实力上,显然是瑞士嘉能可更胜一筹。

嘉能可对青山控股发起了一场史诗级逼空大战。据消息人士称,嘉能可的目标是夺取青山控股在印尼镍矿60%的控股权。

什么是逼空?队长先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在期货市场中,镍作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很容易对厂家利润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不管是生产商,还是采购商,都会利用期货合约来对自己的货品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青山控股作为全球第一大镍金属生产商,掌握着全球18%的镍市场份额,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定价权。当青山控股的产能提升时,镍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在这时,青山控股就会提前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一定的看空合约。

当青山控股提升产能,镍价下跌,其他投资者就会跟进看空,购买看空合约的投资者就会变多,他手里持有的看空合约价格就会上涨。镍价下跌所丢失的利润,青山控股就能从期货市场中赚回来。

即便镍价没有跌,还上涨了,青山控股持有的看空合约造成亏损,他也不怕。因为青山控股手里有镍,直接把镍高价卖掉,还是能把亏损的钱赚回来。在这套操作中,青山控股本应该是稳赚不赔的。

但是,在全球镍矿分布中,有两大产地。一个是印尼镍矿,由青山控股掌握,另一个则是俄罗斯镍矿。受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影响,俄罗斯企业被踢出SWIFT,被踢出美元跨境交易结算系统,这就导致,俄罗斯镍矿无法交割,难以出口。

在这其中,青山控股的完美套期保值套作,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当镍的价格上涨时,青山控股只要交付镍,就能赚钱。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青山控股没有足够的镍交付!

而且,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上销售的镍合约,不是印尼高冰镍,而是电解镍。电解镍的主要产地在俄罗斯,青山控股手里的印尼高冰镍因品种不同,无法交割。

青山控股被推到了俄乌战争的刀山血海之上,金融战争引起的大火烧到了中国企业的头上。

嘉能可正是看准了青山控股手里没有足够的电解镍,才对青山控股进行史诗级逼空。嘉能可疯狂买入看多合约,在48小时内,将镍的期货合约从29770美元/吨拉升至10万美元/吨!

原本,对青山控股而言,镍价暴涨,是好事。因为青山控股就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价格越高,他赚的越多。但现在是,青山控股手里没有足够多的电解镍,交付不了,就要缴纳巨额违约金。镍的价格越高,青山控股要赔的违约金就越高。

如果不愿意缴纳违约金,就得继续大规模买入看空合约,形成多空大战,将镍的价格打下来,不至于让自己手里的空头合约爆仓。

据媒体消息称, 不管青山控股选择哪种方式,至少预亏80亿美元。但嘉能可想要的不是80亿美元,而是青山控股手里的印尼高冰镍的矿权。如果青山控股交出印尼高冰镍的矿权,就意味着,中国将失去对全球镍金属的定价权。

青山控股好不容易爬到产业链的顶端,又将被嘉能可打回去。

因此,在队长看来,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出手援助青山控股。

昨晚凌晨0点0分0秒,伦敦金属交易所直接拔掉了网线,阻止了这场多空大战。在没有拔网线之前,说实话,青山控股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嘉能可作为全球顶级金融大鳄,资本实力远比青山控股更强。青山控股只是一家实体制造业,核心产品是钢材。如果不拔掉网线,仍由双方继续多空大战,青山控股很可能撑不住,直接爆仓。

但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拔掉了网线,暂停了所有的镍交易,并且宣布前一天的交易都不算数,前一天所有镍合约交易全部撤销。

毋庸置疑,这是对青山控股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嘉能可的一种保护。要知道,中国国储是有大量的镍。要是中国国储直接拿镍供应给青山控股,完成交付,单价10万美元/吨,嘉能可就会被彻底反杀。

市场上,除了嘉能可,没有第二家愿意以10万美元/吨的价格去收购镍。拿到现货镍的嘉能可,只能按市场价2.7万美元/吨去卖掉,那时中国国储再收购回来,血流成河的就是嘉能可。

那么,为什么伦敦金属交易所要在这关键时刻拔网线呢?

一个直接原因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是港交所的全资子公司,它的真正所有权在中国。

嘉能可想趁着俄乌战争,吃掉青山控股身上的一块肥肉,大发一笔战争财,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一直强调,要支持实体制造业的发展,而不是任由实体制造业变成西方资本宰割的牛马。

对伦敦金属交易所而言,掐断网线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因为嘉能可和青山控股的“多空大战”,导致市场上的多空合约都被集中到了嘉能可和青山控股的手里。在这关键时刻,双方都不敢出售手里的筹码。结果是,镍的交易活跃度几乎接近于零。

一个交易所,最大的利润就来源于交易量抽佣。但多空两边锁死合约,交易量接近于零,交易所就没有佣金利润了。而且,万一其中一方耍赖,拒绝履约,会引发连锁反应,很可能引发期货证券经纪商大量倒闭。

因为双方都是以保证金为基础,撬动期货经纪商的资金来垫资。当一方拒绝履约时,最多就是亏掉保证金,但为其提供担保的经纪商却要面临全额损失!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掐断网线,把嘉能可和青山控股一起关进小黑屋,让他们去冷静冷静,反思反思,什么时候达成和解,什么时候再重新开市。

反正,他们两家不和解,镍交易就没有活跃度,交易所也赚不到钱,干脆关门得了。

而且,青山控股手里有大量的现金流,可以维持公司正常经营。只要拖下去,嘉能可就会越来越被动。嘉能可是玩资本的,追求的是资本回报。钱被锁死在镍合约里,拿不出来,时间越久,亏的越多。

而青山控股是实体制造业,只要日常经营不受影响,反而是拖得起的一方。

在这场多空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博弈中,中国已经悄然间爬到产业链的上游,掌握了场子的所有权。

在西方的规则里,中国也有了对规则的控制权。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也是中国在跟西方博弈时,越来越自信的根源之所在。

最初知道老饭骨是在油管视频里。因为之前也比较喜欢看做饭的视频,而且网上视频也比较多,所以看的比较杂,基本上是系统推送什么就看什么,没有特别关注的。

偶尔有一次看到一个视频上标题上写“国宴大师”,忍不住想又是什么噱头的标题,但还是点进去看看。一个家庭小厨房,两三个老大爷跟厨房里忙,挤挤插插的, 还得自己拿个手持摄像头拍摄。无论厨房设备还是摄像设备都显得不专业。跟楼下下象棋的老大爷下完棋回家做饭似的。跟其他人做的视频里的设备厨具简直没法比,就这还国宴大师?

最开始头几分钟,能让我继续看下去的是几位地道的北京腔,听着特别舒服。好久没听过这么地道的北京话了,就算不看做饭看聊天也不错。很快一个视频就看完了,然后接着找,接着看。后来养成习惯,每天饭后看一两个视频。听几位互相调侃,说大爷“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小手又抖上了”。看得多了,发现原来是误会了,人家真的是国宴大师,连徒弟都是特技厨师。

后来慢慢看出点门道,虽然刀工,技法不是多年功夫是掌握不来的,像是一分钟剔个肘子剔个鸡。但是有些基本理论,基本操作通过视频的讲解还是颇有提高。比如几成油温,溜锅,分次勾芡,烹调前中后分次调味等等,都可以运用到自己做菜里。

大概看了小一年的视频,特别是后来疫情居家期间,实践的机会多了起来,感觉自己有点膨胀,打算做一下大爷的绝技之一:狮子头。先尝试清炖狮子头。一块五花肉细细的切来,再粗剁一下,完全符合细切粗剁的精髓。然后加淀粉,调味道,摔肉馅一气呵成,最后把二两一个的大丸子放进里,小火慢炖俩小时。打开锅盖,满屋飘香,口味清淡,明明是四肥六瘦的五花肉,吃的时候感觉是个素菜。一家人都吃的意犹未尽。

后来又实践了红烧狮子头,也是大获成功。跟老饭骨还学做了葱烧海参,虽然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但成品出锅,媳妇吃了说和丰泽园的一个味儿。这当然是夸赞了,不过跟着视频学,还真能做出些以前不敢高攀的菜。

看做菜之余,听听大爷聊聊家常,讲讲经历,不急不徐,娓娓道来。疫情期间,大爷也不断更新。视频里大爷大妈在家里做菜,最后都来一句,家有大厨就是幸福。其乐融融,如身临其境。去年除夕,不看春晚也要看老饭骨直播。

今天是除夕,官微确认了郑秀生大师于昨天离去的消息,除了震惊悲痛就是遗憾。

 

 

https://xw.qq.com/cmsid/20201230A027W500

 

最近,新冠疫情重新紧张,各地零星出现的病例引起每个人的密切关注。北京新冠肺炎感染者们的流调,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我的朋友圈最近流传着这样一张图。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的是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千惆怅,这几两碎银,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

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

真是看的人想哭。于是,我认真去看了这些人的故事。

付某某,男,34岁,住顺义在海淀工作,每天往返50公里网上说,他家3代5个人住在一个70平的房子里。人到中年,白天上班,晚上备考。临考前3天,上午刚去做了考研前的新冠病毒检测,下午还得出差。确诊新冠后,也许今年还考不了研了,一年的辛苦都白费。

王某某,女,32岁,白天去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顺义基地上班,22时至凌晨2时还要去顺丰大件中转场兼职。一个32岁的姑娘,每天凌晨还要兼职,这是多么励志的故事。

再说说望京的两位,虽然在北京上班,却是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的居民,通勤时间长达3到4个小时,距离一般是40到50公里。

牛某一大早就去上班,吃了点包子,就一直开会开到20点,之后21点坐地铁,还得拼大巴车回燕郊,直到23点才能到家睡觉。而且接下来的几天生活轨迹完全相同,规规矩矩,没有保健、没有茶馆、没有麻将更没有逛街。

陈某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是自驾车,但燕郊堵车情况有目共睹,没有1个半小时是到不了公司的。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扮演着规规矩矩给家里挣钱的顶梁柱角色,一分钟休闲时间都没有。

网友都说,成都的流调是吃喝玩乐,深圳的流调是个美食家。而只有北京的流调,让人看了内心流泪,又沉凝不语。或许为了自己的小家能多添置一个大件,或许为了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或许为了远在老家的父母改善生活。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努力着。

真正的困难,都是无声的。

我们在网上,每天看哪些公司上市了,哪些股票又涨了,比特币又突破了多少,哪个电影票房多少亿了,哪个节目开播了,哪个明星今天穿的太可了,哪个节目道歉了…

当北京疫情流调轨迹出来后,我们知道: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而这些苦逼的生活,没有报道,没有热搜,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

其实他们就是在北京奋斗的人群万千缩影,真实而努力,不甘又充满希望。每一个人,在这偌大城市的一角,努力的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

很多人调侃说,北京的流调,让北京的生活显得有点悲凉。最近要多去一些高档场所,为北京争光!但玩笑归玩笑,那50公里往返回家的路,那半夜2点还在打工的身影,那一顿顿下午两点都吃不上的午餐,或许我们并不是人人都经历过,但北京流调里的每一个字,仿佛都能感同身受。

每次看到生活的真相是这样的,我们总是陷入怀疑,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么?奋斗来奋斗去能改变什么?

然后陷入一种虚无感。

其实我想说,生活本来就是如此。

真实的生活,不是抖音上那些豪宅豪车名牌包,不是游艇飞机高尔夫,不是动不动就年薪百万资产千万财富自由,那些都是为了给你制造自卑感然后收割你的时间、注意力、金钱,然后让你更穷的。

真实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努力做一份工作,赚五千八千也好一万两万也好,踏踏实实存钱,让自己和家人吃好点、住好点,让下一代有更好一点的起点。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刻,或几刻,觉得生活不易,也许是一次分手后的雨中哭泣,也许是一次次求职失败的深夜独行,也许是一次次工作失误的打击,也许仅仅是一顿难吃的晚饭,一首伤感的曲子,一段悲伤的视频。

多少人为了钱而劳碌奔忙,你永远想不到,有些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耗光了所有的力气。

我也知道,每一个哭着吃过饭的灵魂,都在与生活的一次次死扛中,打磨出了坚硬的铠甲。

生活的不易,何尝不是每个成年人的最大阻力。无力改变命运,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跟贫穷和不易做斗争。

可每个人,无论爬得多辛苦,演得多艰难,内心深处,还都会有一个微弱到快熄灭的声音,不停地拷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身在红尘的体验,还是看破红尘的顿悟。

山的那头,到底有什么?我们只有爬过去才知道。

2020还有几天就要过去了,路还长,朋友们,都多多保重。

作者简介:桃桃琳,电台主播,媒体人。微博、头条号@桃桃琳